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外医学研究》 > 2019年第10期
编号:13384840
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重度心衰的效果分析(1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9年4月5日 《中外医学研究》 2019年第10期
     【摘要】 目的:讨论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重度心衰的临床治疗效果。方法:选择2016年7月-2018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重度心衰患者88例作为本次调查研究对象,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将其分为试验组(n=44)和对照组(n=44),两组患者治疗中均给予大剂量呋塞米治疗,对照组给药方式为静脉推注,试验组给药方式为持续静脉泵入,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价。结果:试验组患者的水肿消退时间、气促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;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,但是试验组患者改善更加明显,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;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。结论: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重度心衰的临床效果显著,并且并发症较少,具有一定的安全性,是临床上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,值得应用和推广。

    【关键词】 大剂量呋塞米; 持续静脉泵入; 重度心衰

    doi:10.14033/j.cnki.cfmr.2019.10.00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-6805(2019)10-00-02

    心力衰竭(heart failure)简称心衰,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/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,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,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,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,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[1]。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、腔静脉淤血。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,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,其中绝大多数的心力衰竭都是以左心衰竭开始的,即首先表现为肺循环淤血,当病情逐渐加重时,患者则会陆续出现右心衰竭,心脏的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出现明显障碍,最后发展到重度心力衰竭,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[2]。目前临床对于重度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药物为呋塞米,临床对于本药物的应用方式和给药剂量有多种形式,同时其效果也不尽相同,学者对其应用效果及安全性也存在不同意见。本次研究中应用的是大剂量呋塞米,给药方式为持续静脉泵入,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,具体内容如下文。

    1 资料与方法

    1.1 一般资料

    现选择2016年7月-2018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重度心衰患者88例作为本次调查研究对象,纳入标准:年龄在80岁以下的患者;无精神障碍,可进行沟通的患者;能够严格执行医生的治疗方案。排除标准:同时患有肾、肝功能不全的患者;对本次研究应用药物存在过敏史的患者;患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;存在造血系统异常的患者。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将其分为试验组(n=44)和对照组(n=44),对照组中男20例,女24例,患者年龄最大65岁,患者年龄最小45岁,平均年龄(55.2±3.2)岁;病程1~7年,平均(4.2±2.1)岁。试验组中男22例,女22例,患者年龄最大67岁,患者年龄最小46岁,平均年龄(56.5±2.5)岁;病程1~6年,平均(3.5±0.8)岁。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,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,有可比性。所有患者对于本次调查内容均明确知晓,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。本次研究经过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,并同意开展研究。

    1.2 方法

    患者入院后,均给予地高辛、依那普利及螺内酯进行常规治疗,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呋塞米(生产厂家: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,国药准字H37021056,规格:2 ml:20 mg),剂量为120 mg,给药方式为静脉推注,连续治疗5 d。试验组给药方式为首先静脉推注40 mg,然后采用静脉持续泵入的方式给药,给药速度为10 mg/h,剂量为200 mg,给药过程中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情况。

    1.3 觀察指标

    对两组患者的水肿消退时间、气促缓解时间、住院时间、心功能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和分析。其中心功能评价指标有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(LVEDD)、左室射血分数(LVEF)和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(NT-proBNP)。

    1.4 统计学处理

    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.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,水肿消退时间、气促缓解时间、住院时间及LVEDD、LVEF、NT-proBNP等计量资料以(x±s)表示,采用t检验,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计数资料以率(%)表示,采用字2检验,P<0.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。

    2 结果

    2.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、水肿消退时间及气促缓解时间对比

    试验组患者的水肿消退时间、气促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,见表1。

    2.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对比

    治疗前,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,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;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,且试验组患者改善更加明显,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,见表2。

    2.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

    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,见表3。

    3 讨论

    临床上各种心脏发展到终末期的结局均为心力衰竭,患者的生存率相对较低,而对于重症心力衰竭的患者来讲,其生存率则更低,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患者来说意义重大。目前治疗重度心力衰竭的主要方法为药物治疗,主要目的为改善临床症状,促进预后[3-4]。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具有体液潴留和神经内分泌紊乱的情况,同时机体内总体水盐成分呈上升趋势,直接导致血清钠水平降低,造成心肌应激性减弱[5-6],因此在本病的治疗中主要以应用利尿剂为主,同时限制水和钠盐的摄入。目前临床上应用频率较高的药物为呋塞米,其具有阻断髓袢升支粗段中Na+-K+-2CI-共同转运体的能力[7-8],有效地促进尿钠排泄,清除游离水,改善患者水钠潴留的症状,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心脏负担,也降低了对肾脏影响。在呋塞米的应用中,很多学者指出,在大剂量应用本药物时,可能出现低钠血症、低钾血症、低钙血症、胃肠反应,甚至导致患者休克[7,9],但是在临床研究中也发现,不同剂量和不同给药方式,其应用效果也不尽相同。在本次研究中采用的是大剂量呋塞米给药,给药方式包括静脉推注和持续静脉泵入,采用静脉推注方式给药时,药物的半衰期为2 h,药物的药效会在2 h后降低[10-11],此时增加了低血压和低血钾的风险。而静脉持续泵入的给药方式可有效地保持体内药物浓度,并且将其保持在稳定水平范围内,患者每小时的尿量也保持在稳定范围内,降低了低钠血症、低钾血症、低钙血症及胃肠反应的发生率,也促进了水肿的消退,减轻了心脏的负担,缓解了患者气促的情况,促进病情的恢复。在本次调查中也显示,试验组患者的水肿消退时间、气促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得到了明显的改善,同时试验组仅出现了2例低钾血症,并发症发生率仅为4.54%,与对照组的25.00%相比有明显的优势,此结果说明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。, 百拇医药(徐业成)
1 2下一页